8月17日,由青海省妇幼保健院主办,青海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协办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青海省产前筛查诊断及临床咨询规范化培训应用及医疗风险防范培训班(第一期)”在青海省妇幼保健院举办。此次培训旨在共同探讨产前筛查诊断新技术,规范遗传咨询规避风险及多学科协作,实时分享产前筛查诊断规范与最新成果。青海省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成茂参加并讲话,产科副主任刘健男主持,来自全省各医疗保健机构100余名妇产科专业人员参加。
开幕式上,青海省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成茂在讲话中指出,产前筛查诊断与遗传咨询,是守护生命起点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的坚强领导下,我省逐步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产前筛查网络,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规范化诊疗流程、遗传咨询专业化水平、医疗风险精细化管理、基层医务人员对复杂病例的识别能力、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对风险的预判与处置能力等方面,与全国相比仍存在着差距。作为全省妇幼健康服务的“龙头”单位,省妇幼保健院始终将“引领行业发展、提升区域能力”作为重要职责。为此,我们专门邀请了国内产前诊断、遗传咨询领域的顶尖专家,搭建起一个长期学习、交流、共享的平台,传播国内最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经验,助力我省专业人员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动全省妇幼健康机构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促进优质资源下沉,让农牧区的孕产妇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同质的筛查诊断服务。
南京鼓楼医院李洁教授以《产前诊断遗传咨询技巧及医疗风险防范》为题,通过大量的产前诊断的病例,结合自身二十余年胎儿医学中心的工作经验,详细阐述了产前诊断遗传咨询技巧,以及如何规避风险,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共识指南开展诊疗,规范书写病例,签署知情同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主任闫有圣教授,围绕产前筛查唐筛、INPT到NIPT2.0、无创PLUS,从羊水穿刺、绒毛穿刺、脐血穿刺到CNV、cnv-seq、CMA、FISH,再到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阐述各项技术的适应人群及技术的优缺点,指引产前筛查诊断检测方向。
四川大学华西二院产前诊断中心刘希婧教授,以《产前诊断中分子染色体报告的临床解读与遗传咨询》为主题,通过大量的染色体分子检测案例,阐述报告解读及遗传咨询的技巧。
青海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芦莉教授、刘筠主任医师、刘健男主任医师、瓦迎芳主任医师、祁海云副主任医师分别以《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诊治新进展》《FGR更新认识》《产前胎儿超声软指标解读与咨询》《产前超声质量控制与医疗风险防控》《NIPT检测技术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通过举办培训,深入贯彻“两纲”(《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 - 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 - 2030年)》)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提升我省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高产前筛查及诊断临床遗传咨询技术水准与服务效能,健全产前筛查诊断管理体系,推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深化与新技术创新突破,并促进医务人员间的专业互动及经验互鉴。
|